德宏州文化馆调查傣族、阿昌族乐器

10月10日至12日,州文化馆调查小组一行4人对傣族传承人徐烈、依保制作的毕当祥、叮三赛,阿昌族传承人张立旺制作的牛角号做了调查,并将制作过程做了拍摄、记录。

微信图片_20191206155222.jpg

傣族毕当祥:毕当祥是傣族人民放牛时随手砍下竹子制作而成,比葫芦丝的历史更久远一些,制作工艺较为简单,非标准音高,声音略小,采用循环呼吸法,常在年轻人谈情说爱时使用。

微信图片_20191206155231.jpg

傣族叮三赛:叮三赛汉语译为三弦琴,是傣族一种弹奏类民族乐器,该琴始创于500年前。原始的三弦琴具有独特优美、柔和、清脆而动听的音色,但音量小,音域也窄,乐器仅限于自娱性,多用于年轻小伙子表达对小姑娘的爱慕之情。多年来,三弦琴经过不断改进,音量扩大、音域也相应扩宽,发展为用于婚事、庆典和各种节日活动的演奏。弹奏的技法主要有弹拨,以勾、挑、轮奏使其乐声千变万化,别具特色,音色清脆悦耳。

微信图片_20191206155235.jpg

阿昌族牛角号:牛角号多用天然生长的黄牛角或水牛角制作,常就地取材,规格大小不等,吹奏时,角用绳带挂肩,右手扶持角的腰部,左手持吹嘴木管,吹气发音,音色低沉、深厚,音量较洪大。为增加角的共鸣和使音色变化,常在角的弯腔处加锥三个孔,使音阶更广。

微信图片_20191206155237.jpg

通过本次调查,德宏州文化馆将加大我州五种少数民族器乐的调查、传承、保护,让各民族群众见识到更多的民族器乐,感受到民族器乐的魅力所在,并将我州少数民族器乐的制作技艺录制后向大众推广。